为进一步提升功能性泌尿外科规范化诊疗与技术能力建设,2025年11月7日,由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泌尿与盆底康复中心主办的第三期“尿动力检查实操技术培训班”在东区第五会议室顺利举行。本期培训纳入北京市级继续教育项目,坚持问题导向与临床需求导向,聚焦“标准、规范、精准”,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操带教的深度融合。

一、统筹组织、定位明确
本期培训由泌尿与盆底康复中心统筹实施,课程紧贴临床一线应用场景,围绕下尿路功能障碍评估、质量控制与标准化流程建设开展系统化教学。来自多家医疗机构的二十余名学员参训,整体秩序井然、运行高效。

二、课程设计、结构严谨
培训采用“实操带教—专题授课—互动答疑—结业考核”的闭环式培养模式:
· 上午分组实操:按照小班轮转形式,由带教老师手把手指导完成导管规范置入、压力基线调控、常见干扰识别、图形判读与报告撰写等关键环节训练,强调过程控制与质量管理。
· 下午专题授课:设置“尿动力学概论与质量控制(张鹏)”“尿流率测定(张建忠,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压力—流率测定及尿道压力测定(张帆)”“影像尿动力操作与图形解析(吴娟)”“气态测压导管在临床尿动力中的应用(陈国庆)”“下尿路常见疾病典型图形解读(鞠彦合)”“压力性/急迫性尿失禁的尿动力学评估(丛惠伶)”等模块,系统夯实学员的理论认识与判读能力。
· 全程统筹:培训由张鹏主任统一部署、现场督导,设置现场问答与结业考核,强化“学—练—评”的质量闭环。

三、突出实操、注重质量
带教团队以真实病例与标准化流程为抓手,结合设备演示与关键要点提示,细化到“如何放、为何放、放到哪、如何判”,有效提升学员对“基线调控—数据采集—伪差识别—图形分析—报告规范”的全流程掌握度。学员普遍反映课程重点突出、指向明确、可复制性强,对回院后开展规范化检查具有直接指导作用。
四、以培促用、服务临床
培训围绕临床痛点难点,聚焦常见与疑难图形的识别与解读,强化多学科协作理念,推动尿动力检查在评估分型、疗效判定、随访管理中的同质化应用。同时,通过考核反馈与答疑互动,帮助学员查漏补缺,形成可落地、可推广的技术路径。
五、持续改进、完善机制
泌尿与盆底康复中心将以本次培训为契机,持续优化课程体系与带教机制,完善“理论—实操—考核—追踪”的长效培养链条,适时推出进阶专题与病例研讨,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下沉,更好满足临床一线对尿动力学及尿控领域高质量应用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