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访问 | English

信息纵览

联系我们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

北京市丰台区角门北路10号

010-67563322

crrcweb@163.com

工作动态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举办37周年学术月活动 以AI赋能科技助残新未来

发布时间:2025-11-03 浏览次数:
字号:
+-14

  2025年10月28日,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康”)以“科技助残,让世界充满AI(爱)”为主题,拉开37周年学术月活动帷幕。活动为期一个月,汇聚国内外康复领域顶尖专家学者,聚焦人工智能与康复科技融合创新,共探康复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为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赓续三十七载初心 擘画康复科技新篇

  中国残联党组成员、副理事长胡向阳在开幕式上指出,37年来,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已成为辐射全国的康复服务示范窗口、人才培养基地和技术资源中心。踏上新征程,中国康复研究中心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积极做好“十五五”事业发展谋划,主动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担当推进我国康复科技创新的重任,发挥自身优势,探索、推进人工智能、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在康复领域的研究、应用,为以先进科技成果改变残疾人命运、服务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图片14.jpg

中国残联理事、中康党委书记、主任吴世彩在致辞中强调,中心正深化“研、教、医”一体化布局,重点建设脑与认知神经科学、智能康复工程等实验室,联合清华大学、首都医科大学、温州医科大学、康复大学等高校组建“智能康复产学研联盟”。他提出,面对残障人群全面康复、疾病期全程康复、主动健康和老龄化应对、易致残性疾病防控等重大健康需求,需要协调各方资源,积极加强科技研发与新技术集成应用,聚焦脑与认知神经科学、主动健康与老龄医学、智能康复工程等重点领域,着力破解康复科技瓶颈,努力用科技点亮残疾人的生活希望。

图片15.jpg

本次学术月以开幕式及主题演讲为核心活动,于中康西区报告厅采用线上+线下结合形式举办。开幕式由吴惠群主持,保定市卫健委主任庞颖,清华海峡研究院院长牛犇等分别致辞。

院士专家共论AI赋能 破解康复领域痛点

中国工程院院士、温州医科大学校长李校堃指出,医康养产业市场广阔,涵盖多种业态。我国正在将老龄社会危机转化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康养+医疗”成为主流趋势,“康养+特色资源”模式多样,但与欧美国家相比仍有差距。推进科技助残需要构建需求导向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降低产品成本和使用门槛,强化个性化和场景化适配,完善成果转化推广体系,加强政策支持,破解信息壁垒和数字鸿沟。通过精准对接需求、降低成本、定制化研发、搭建平台、政策扶持及普及应用等举措,推动产业发展和助残科技进步。

“当前,卫生服务系统面临诸多挑战。数值化技术可以赋能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提高卫生健康服务效率、增加卫生健康服务可及性、实现非严肃医疗健康管理、提供更全面的健康辅助决策、提供个性化精准服务。”中国工程院院士,康复大学校长董尔丹说。要通过产学研融合,打造“中国康湾”健康产业示范区,服务国家战略与人民健康。

图片16.jpg

清华大学自动化系主任张涛教授直击行业痛点:当前康复领域面临康复资源紧张、专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管理效率较低等情况。人工智能在助残康复领域的应用有助于创新康复模式,推动康复医学现代化。同时有利于减轻家庭和社会的康复负担,释放医疗资源,也能够增强残疾人康复信心,助力其生活独立,积极融入社会。

“目前,传统被动医疗模式已难以满足当下的康复需求,主动健康管理提供了一种解法。”江苏省人民医院院长、南京医科大学副校长刘云介绍。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升了康复服务的质量和水平,通过机器学习算法,系统可以对残疾人的康复数据进行分析,预测康复趋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康复效果。

图片17.jpg

科技合作再谱新篇 技术成果落地转化

开幕式现场举行重要揭牌仪式,清华海峡研究院院长牛犇与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吴世彩共同为“智能康复中心”揭牌,正式宣布双方合作启动。此举标志着两机构在智能康复领域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迈出实质性步伐。此次合作充分体现了双方在推动科技创新、优化资源配置方面的战略共识,亦将加速智能康复技术在临床实践中的转化与应用,为提升康复医疗服务能力提供有力支撑。

图片18.jpg

继而,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校堃与中国康复科学所所长廖利民共同为“细胞生长因子药物和蛋白制剂-国家工程中心北京分中心”揭牌。该中心的设立,是构建国家级康复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举措,将进一步增强核心平台在全国的辐射带动作用。依托该平台,先进康复技术与科研成果将实现更高效的推广与落地,服务更广泛区域及人群,同时促进区域间技术协同与学术交流,助力我国康复科技水平整体提升。

图片19.jpg

上述系列合作项目,是新时代科技创新体制下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典范之作,凝聚了多方战略远见与务实努力。不仅体现了科研机构与临床单位在服务健康中国战略中的责任担当,也展现了科技赋能民生改善的现实路径。各方将持续深化协作机制,拓展合作维度,在核心技术自主创新、重大装备国产化、康复服务模式革新等方面力争取得突破性成果,为提升我国康复医学整体水平、推动公共卫生体系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科技支撑,奋力书写科技为民、创新报国的时代答卷。

科技助残践行使命 学术交流共创未来

“科技助残,让世界充满AI(爱)”不仅是口号,更是康复人的使命。科技创新推动康复事业高质量发展,从生物医药到人工智能,从主动健康到脑机接口,每一步凝聚智慧与汗水,体现对生命的尊重与关爱。

本次学术月开幕,是交流、创新的开始。未来一个月,将举办更多学术交流、成果展示与合作研讨。希望专家学者以此为起点,加强沟通,合作攻克关键技术,探索新模式。携手践行康复使命,在科技与人文关爱下,创造包容美好的世界,让残疾人共享科技成果,让世界充满AI(爱)。

37载栉风沐雨,中康始终与时代同频共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心将以AI技术为翼,以科技创新为帆,在建设健康中国、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为千万残疾人点亮生命之光,让科技助残的阳光照耀每个角落。

相关科室| 相关医生| 相关文章| 相关咨询| 相关视频| 相关疾病

相关专家

姓名:廖利民 主任医师 <p>中国康复科学所所长、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党委副书记/副主任、北京博爱医院泌尿与盆底康复中心主任</p> 详细

专长:

复杂下尿路功能障碍的诊断与外科治疗;在国内最早开展骶神经调控、人工尿道括约肌等尿控相关手术,擅长膀胱扩大+输尿管成形术等创新术式,特别在神经源性下/上尿路功能…

简介: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现任中国康复科学所所长、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党委副书记/副主任、北京博爱医院泌尿与盆底康复中心主任,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卫健委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现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