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访问 | English

健康科普

联系我们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

北京市丰台区角门北路10号

010-67563322

crrcweb@163.com

健康知识

特殊儿童良好行为的养成途径

作者:万红霞(新津县万和中心校 611430) 来源:四川教育学院学报(成都) 浏览次数:
字号:
+-14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成都) (新津县万和中心校 万红霞) 在我国广大农村,由于家长和个别教师的教育观念落后,对普通学校的特殊儿童重视不够,再加上学校师资、教育能力的缺乏,致使特殊儿童成为了教育中、社会上的弱势群体,甚至被遗忘的对象。因此,我校提倡在普通学校采用随班就读的方式促进特殊儿童障碍的改善、身心的同步发展,以我校的养成教育为载体,促进特殊儿童良好行为的养成,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在生活中学会自理。特殊儿童由于自身能力、身体的缺陷,生活自理能力极差,再加之父母们让其自生自灭,放任自流的观点,使特殊儿童缺乏必要的自我管理训练和培养。我校以养成教育为特色,为特殊儿童正常行为的养成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其一,学会自我服务。让特殊儿童每天到校参加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劳动,如清扫地面、抹净花台、擦窗户等。教师每天作耐心的指导,并以言语加以鼓励,使他们能感受到劳动的乐趣。其二,学会搞好个人卫生。农村特殊儿童因为家庭因素,儿童的个人卫生常被忽视。此时,教师要极富爱心地指导儿童搞好个人卫生,建立“特殊儿童健康卡”,作好每天的指导检查记录,激励儿童搞好个人卫生,从形象上让特殊儿童美起来。其三,学会整理。在日常生活中指导特殊儿童穿戴整洁,学习用品摆放整齐,教师要处处留心观察,发现问题及时让儿童纠正,持之以恒,让儿童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总之,教师在生活中从细处着手,并与家长密切配合,就能使特殊儿童形成一定的自理能力。

  在班级活动中学会自强、自信。农村小学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班级是个整体,特殊儿童是个体,处理好整体与个体的关系,把特殊儿童的教育融入普通教育中,让特殊儿童通过班级活动学会自强、自信。途径一,让特殊儿童承担班级日常活动。特殊儿童在生活中常表现出孤僻、懦弱,所以在班级活动中不要把他们摒弃在外,而要积极地鼓励他们参与各项活动。如当好一天值日,力所能及地为同学服务(擦黑板、收发作业本……),做好老师的小助手,同时,老师、同学发现其闪光点及时鼓励他,让其在活动中自强起来。途径二,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在活动中为特殊儿童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或参与班队干部的竞选,或负责晨读,或让其主持活动的某个环节,或设计一个表演节目,让特殊儿童在活动中只要蹦一蹦,跳一跳就可摘到果子,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强自信心,学会自强,感觉自己并不比别人差。途径三,担当班级的管理者。教师要放手让儿童尝试成为管理者,如担任小组长、班长等,委派班上能力较强的班干部耐心地予以指导,老师给予鼓励,让特殊儿童感受自身存在的价值,老师和同学的关爱,从而树立起特殊儿童的自信。

  在学校常规中学会自律。特殊儿童大多随意性较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能按时到校,上课或站或蹲无正确的坐姿,有的还会出现无意识的攻击他人行为。针对上述情况,教师可结合学校常规帮助儿童形成自我约束能力。首先要规范儿童的上课行为。在安排座位时把特殊儿童安排在一个恰当的座位,周围有自觉性较强的同学提醒他,还要便于老师的目光随时注意他,有了问题及时纠正,及时表扬他们在某节课上的优良表现,课下耐心地讲解不守纪律给他人、自身、老师的教学带来的影响。其次,集会时教师可与特殊儿童亲切地站在一起,提醒他们遵守纪律,像老师一样做同学们的榜样。再次,鼓励班级里的同学与特殊儿童结对子,随时提醒特殊儿童讲文明礼貌,按时到校上课,不乱扔垃圾,认真做课间操锻炼身体……在课余生活中帮助他们改正生活中的不良行为,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使儿童形成一定的自我约束能力,利于特殊儿童良好行为的养成。

  综上所述,特殊儿童良好行为的养成离不开教师的耐心指导,离不开同学的真诚帮助,也离不开家长的有效督促,需要各方面的力量共同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所以,为了提高特殊儿童这个社会弱势群体的素质,使他们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在生活中能真正地自强自立起来,我们需要有一颗爱心去温暖他们,让他们获得进步。

相关科室| 相关医生| 相关文章| 相关咨询| 相关视频|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