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访问 | English

健康科普

联系我们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

北京市丰台区角门北路10号

010-67563322

crrcweb@163.com

健康知识

音乐与弱智教育

作者:曾艺 来源:四川戏剧(成都) 浏览次数:
字号:
+-14

  四川戏剧(成都) 曾艺 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有句名言:“认识你自己”,人类的明智就在于认识作为个体的自我和作为群体的人类。那么,创造了音乐艺术的人类必然想要知道:音乐,到底是什么?音乐与人生究竟有什么关系?人的成长和发展为什么需要同音乐联系在一起?沿着这个思路探求下去,我们就会进一步联想到:音乐教育又是什么?以及它们对人和人生有何种意义等这样一系列重要的问题。

  弱智孩子不光思维方式单一,想像力差,而且注意力很不集中,对新鲜事物缺乏好奇心,故而学习兴趣淡漠。在音乐学习中,他们对于听赏课通常表现得比较反感,究其原因在于他们不会听赏,没有掌握听赏的方法,所以无法理解音乐内容及所表达的音乐形象,故而对音乐欣赏不感兴趣。为了让弱智孩子能听懂音乐作品,感受作品风格,从而受到教育,身心获得愉悦感,在教学实践中,我从我的一位弱智学生吴秋实身上,总结了一些小小的经验。

  “音乐与人”的问题的提出,使我们有可能站在更高层次上研究和探索音乐教育的奥秘。因为人与音乐的关系实在是太密切了。人类全部历史经验表明,无论哪一社会,哪一正常个人都不能没有音乐。音乐在客观上是人们所必不可缺的,也就是说人类有对音乐的需求。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音乐以其特有的方式在社会发展、个体发展以及教育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音乐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融进一个个音符之中,记载和传承着人类的灿烂文明。音乐负担着探索人生要义的使命,也承担着指导人生道路和责任。音乐把一切在人类心灵中占据地位的东西拿也来提供给我们的感性和情感,让人深刻体验到审美的愉悦。音乐给人插上想象的翅膀,把人的思维注入形象的因子,使人的创造性充满活力,发展潜能得到了充分的开发。总之,人类生活如果没有音乐不可想象的,尤其上对于人的感情世界来说,音乐无异于空气和水一般重要,真正的音乐一定是***贴近生命本质的声音。音乐之所以能打动人,完全在于对生命的那种真诚和执着。音乐就是这样与人和人生紧密联系着,以人的生存意识为中心,反映人的本质,展示人的心态,塑造人格。

  人需要音乐,培养人的教育也同样需要音乐。人的全面发展内涵之一就是理性与感性或理智与情感的协调发展。个体的发展不是单向的,而是多项的,理智成熟是个体发展的重要方面,但不是惟一的方面,感知、情感、想象等感性方面的成长也是个体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没有这方面的发展就难有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只重理性发展而不重感性的发展的教育不能算是完整的教育。音乐教育作为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能有效地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促进学生感知、情感、想象等感性方面的健康成长。

  音乐课程价值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我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弱智孩子没有良好的听赏习惯。他们往往静不下心来,有时对一段乐曲只能停留几秒钟的注意,以后就开始表现出厌烦情绪,这给学生全身心地去感受作品情绪带来了障碍,因而良好的听赏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首先必须在听赏前教他们学会安静,充满好奇感。教师可以用生动的、形象的语言加以诱导。如在听赏《鸭子拌嘴》这支乐曲前,我是这样描述的:“小鸭子平时很友好,他们总是在一起玩耍,一起睡觉,早上一起出发去池塘。但有一天,他们却为了一件小事而拌起嘴来,为了什么呢?小朋友,要知道为什么,必须用心去听,听完了你就知道了!”这样,学生们的兴趣一下子调动起来,听赏兴趣增强了,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自然而然就会静下心来认真去听了。

  学生通过耳朵听,参与音乐游戏,一定有许多感受。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感受说给大家听,以便于同学之间相互受到启发,教师可及时得到反馈,及时进行小结。在学生做了一次“小鸭子”后,我的学生兴奋极了。于是,我专门给了一次“说”的机会,“小鸭子很快乐”。《鸭子拌嘴》这首曲子很热闹。”有的还根据乐曲编了小故事,挺生动的呢。我觉得很高兴,因为学生不但听懂了这首乐曲而且产生了新的求知欲,这种情况在弱智学生身上是极少出现的。于是,我及时地介绍了演奏这首乐曲所用的民间打击乐器,并引导学生边听边感受各种乐器的不同音色。

  音乐的情感特征可以极大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作热情,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才能,我相信,每个人的表演都是个性化的体现,每个人的听赏都是独特的理解。因此,音乐教育在培养弱智学生创造能力方面的作用是不应该忽视的,是有潜能的,只要循序渐进,努力挖掘潜能,相信一定会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下面我想谈谈在我的教学中具体遇到的一位学生。如果有人问你:“老师***感到欣慰的是什么?”你一定会回答:“那还用问,桃李满天下呗。”但你可能不了解,有的老师,没有过我的奢望,只希望人们能认识到他的学生是“人类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对弱智学生吴秋实就怀着这样的希望。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作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将素质教育作为跨世纪的教育总体目标摆在世人面前。会上,江泽民总书记强调指出:“各级各类教育部要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受教育者的全面素质作为教育工作的战略重:‘弱智教育作为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如何在新形势下深化改革,使教育目标与时代精神相一致,使教育内容与社会需求相结合,使教育方法与学生能力相适应,是亟待我们去探索和解决的问题’”。这里我想谈两点自己的思考:

  一、更新教育观念 深化素质教育

  在普通教育轰轰烈烈大搞减负,深化素质教育的今天,弱智教育该怎么办,是停留在抱着书本慢慢磨,想方设法教育知识的原始阶段,还是拓宽教育领域,实现全面抓、抓全面,是局限于同情,片面关心、爱护、放任自流,还是持之以恒地重训练、严要求,狠抓素质教育。

  1、思想道德教育是弱智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

  有人说人类***的残疾是心灵的残疾,由此引伸,人类***的危险是道德的堕落。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是人的素质系统中***具辐射力和带动作用的部分,因此是***根本的素质。弱智儿童的智力、能力缺陷显而易见,显而易见的东西,易于引起重视,而通过一件件小事间接反映出来的人的思想道德品质问题,却往往容易被忽视。有人常以“不能以一件小事去看人”,“不要小题大作”等一言蔽之。试想,“脚踏实地、勤奋努力、诚实俭朴、自我约束、吃苦耐劳、善于待人”等等精神和品格,哪一样不是通过一件件小事加以教育引导方可奏效的?作为教师,必须全力抓好精神文明教育,抓好“人类灵魂”这一隐性工程和每个环节,从学生身边的每件小事抓起认认真真培养人,仔仔细细塑造人,使弱智儿童有限的几年里,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

  2、生存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弱智学生素质的关键

  弱智学生缺乏自信,就是因为经历的失败和挫折太多了。帮助弱智学生走出自卑阴影的***途径就是要培养、提高其适应社会的能力。

  首先要学会参与。培养参与意识,帮助学生变被动参与为主动参与(引导学生主动发展),变选择参与为全面参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变部分学生参与为全体参与(面向全体学生)。这要求师生共同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要引导学生克服依赖,战胜胆怯,改掉惰性,鼓励学生勇于试一试,敢于露一手。有参与就有成功,激励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学会问、学会想、学会说、学会做、学会把学到知识、技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其次要学会合作。如何很好地适应社会,求得并存和发展,这是每个社会成员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工作能力强,肯吃苦,但走到哪儿,矛盾就带到哪里,环境不宽松,工作做不好;有的则相反。其关键就在于能否与他人合作。在我们的素质教育中,还要渗透民主平等、集体合作、团队精神、遵纪守法,融洽互相等方面的教育和训练,帮助学生积极参与集体活动,热心为集体服务。

  其三要学会做人。做人教育必须突出三个方面:一是要使学生了解道德准则,并把握准则,遵守准则,进行“做父母的好孩子,做教师的好学生,做社会的好公民”教育,用各种《常规》、《规范》约束行为;二是要强化主体意识,增强责任感,从小学会做自己的主人、学校的主人、社会的主人,学会认真履行主人职责;三是确立“三自”观念,使学生学会自尊、自强、自信,多形式、多渠道地教给学生做人的知识,做人的本领和生存能力。

  如果说普通儿童在学校的中心任务是学知识明事理,而事理多是从生活、学习、活动中感悟的话,那么弱智学生缺乏灵气和悟性,教师就更要跳动出重智育的误区,花大力气挖掘教材及生活中的教育因素,因地制宜,因人而宜实施训练,以提高其适应社会的能力。

  二、注重教改实践,促进全面发展

  由于实行了智障儿童在普小的“随班就读”,现今弱智学生,智商越来越低,不到普小不可能接受的地步,家长就不会把孩子送到其它学校。这种现状给我们教育工作带来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对这些孩子教育什么?怎么教?对此,我作了以下思考与尝试:

  1、改革学制。打破班级界限,实施学籍不变,按年龄、智力、能力来教育训练。

  2、改革课程。面对新时期教育技术的现代化和教学设备的不断更新,应从弱智儿童抽象思维能力的理解能力差的实际出发,加强学校课程资源建设,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增设音乐课、健康课、增加体育活动课。

  3、改革内容。给教师以较大的自主空间,鼓励教师适当取舍现有教材,合理增加实际。

  4、改革方法。中国有句格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外国有句谚语:你听你忘记了,你看你记住了,你做你学会了。揭示的是同一个道理:实践出真知。对于弱智儿童来说更是如此。

  在课堂上实践。由于学生理解能力差,注意力不够集中,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变换形式,自己少讲一点,让学生多做一点。教学语言文字,要让他们结合生活实际去写;教音乐,要让他们自己去听去想去弹……只有他听懂了,会做了,我们的目标才达到了。

  投入社会实践。这些学生一毕业就面临就业问题。如何应付社会的各种考验,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是一个极其现实的问题。在校期间,要尽可能多多的组织他们参加社会实践,走向街头,走向社会,走向工作,走向市场去了解情况,参与劳动,让他们在实践中知道工作是辛苦的,只有不辞辛苦,勤恳工作的人,才能被社会接纳;知道挣钱不易,学会勤俭节约,养成珍惜父母劳动成果的美德;知道就业形势严峻,没有一技之长,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是很难上岗就业的;……在校期间,对社会了解得越多,将来适应社会的能力就越强。

  综上所述,我认为提高弱智青少年素质的关键问题,在于教育思想的转变,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的更新。处理好一系列教育思想和观念问题,再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实践、去总结,就一定能走出新时期弱智教育的路子,使弱智儿童的素质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相关科室| 相关医生| 相关文章| 相关咨询| 相关视频|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