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医疗志愿者,我们自去年12月中旬就开始了封闭集中训练,主要是滑雪和赛道救援。
赛前的最后一次训练,我们每天都尽早上雪道直到缆车停止运行,海拔两千米的高原,有些影响睡眠,每天都很疲惫。那段时间,崇礼万龙滑雪场经常大风降温,动辄零下三十度以下的体感温度,几个星期的高强度训练,我们咬牙坚持了下来,因为我们知道,一旦运动员在赛道上出现伤情,我们需尽快平稳地滑到现场进行急救,高水平的滑雪技能必不可少。同时,我们还要面对受伤的可能。作为十大极限运动之一的滑雪,无论是纠正动作、雪道异常、他人碰撞,都会令人处在危险中,有时受伤,真的是防不胜防。我们经历过脑震荡,肌肉韧带拉伤等意外,但我们最终完好地进入了冬奥赛场。
一月份以后,李曼进入了国家高山滑雪中心,进行冰状赛道的适应性和针对性训练。我和秦卓进入张家口赛区云顶滑雪公园开始闭环,进行实战训练。
秦卓的滑雪水平比较高,又有丰富的院前和院内急救经验,他保障的赛道坡度大、工作道雪况差、救援难度非常大,日常训练很辛苦,也很危险。
急救时,面对的基本都是国外运动员,有效的沟通是必不可少的技能。保障之余我们还要熟悉其它点位,进行救援演练,坚持英语的学习。在中心的时候参加了一次外事处朱爱玲、张红等老师组织的医务英语学习,受益匪浅。
奥运开赛在即,无论条件多艰苦,任务多辛苦,能够参加冬奥的赛道医疗保障是我们莫大的荣幸,我们十分珍惜这次机会,时刻牢记作为中康医务人员和残疾人工作者的身份,带着大家的希望与嘱托,新的一年,一起向未来!
付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