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鹏程 文摘: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无障碍环境的建设与改造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付出不懈的努力。
近年来,北京、上海、深圳等大中城市大力推进无障碍环境的建设与改造,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距离国际通行的并适合国情的完全无障碍标准仍有很大差距。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 邓朴方
在深圳,当你逛马路时,你会发现路上铺有盲道,主要路口设有音响交通信号,人行道和机动车道之间有缘石坡道连接;进入商场、台阶旁有轮椅通道,洗手间有供残疾人使用的专用厕位;住宅小区,有蜿蜒的连廊;乘坐电梯,能听到“上行,X层”的提示音。这些设施,为残疾人的生活提供了方便。
街头扫瞄——
深南路:无障碍路
宽阔美丽的深南路,横贯市区东西,连接福田、罗湖两个闹市区,它不仅是深圳的门面,更是一条无障碍的样板路。
漫步深南中路,细心的行人会发现,人行道的中间镶嵌着一条带不平圆点和长条的细长通道,这就是盲人出行时所必须的盲道。纵向4个凸出的直条指示前行,几个小圆点表示拐弯,失明人士只要用拐杖敲打地面,就会有非常明显的方向感,顺着路走还可顺利到达各个公共汽车站。
过马路,盲人看不见红绿灯怎么办?别着急,在深南路与东门路、市政府和老特区报、深南路与文锦路等人流量大的主要交叉路口都装有盲人过街的蜂鸣器,这是深圳市公安交通管理局自行研发的。循着有规律、有节奏的嗒嗒声,盲人和弱视人士便能安全地过马路了。
只要稍加留意,你就会发现深南路不断发生新的变化:交通管理部门对深南路的盲道进行了清理整顿,规定自行车不得乱停乱放、占用盲道,在深南路一带的停车场设立了20个残疾人专用的停车位,从东门到上海宾馆竖起了120个无障碍设施标志;电信部门专门改造了街头的10个公用电话亭,把平常的电话位下移几十公分,坐轮椅的残疾人一伸手便可以打电话了。
中心区:无障碍典范
从莲花山远眺深圳市的中心区,市民广场、青少年宫等建筑正在热火朝天的建设中。这里是深圳建设国际大都市和21世纪世界花园城市的象征,也是深圳大力营造无障碍环境的形象工程。
中心区从筹建开始,就明确提出了要为残疾人营造无障碍环境的目标。因此,中心区内的建筑设计,从室外总体环境交通流线到室内空间布局以及设施配置,都充分考虑了老弱病残群众的需要。图书馆里设置了残疾人的借阅间和专门的盲人阅读室;音乐厅里设立了残疾人专用席和专用洗手间;青少年宫有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合理出入口及坡道,电梯有声音提示,车库有残疾人车位;中心区的两个主题公园之间,通过一个跨街弧形天桥相联系,天桥既可以作为该社区公园的标志,又可作为残疾人通道以及观光等活动的场所;高交会馆合理地解决了展览区的人流聚散、空间贯通等问题,也建有完整的无障碍环境。
地铁:50年不落后
深圳市正在施工中的地铁1号线和4号线全部进行了无障碍设计,整个地铁系统无障碍化程度具有较高的水准。一期工程的17个站台,全部设有肢残人使用的直升电梯、盲人使用的导向带、弱智人士的专用色彩符号,这些专业的配置使地铁建成后50年都不落后。仅此一项,深圳地铁投资追加资金1个亿。
全市搜索——
无障碍比比皆是
目前在深圳的主要道路、公用设施、住宅小区等实施了无障碍环境。八十年代末以前建设的道路和公共建筑已逐步纳入无障碍设施建设改造计划,全市各类大中型建筑物50%以上设置了无障碍设施。全市住宅小区及公共服务建筑中普遍建有一定比例的无障碍设施。50%以上的小区道路、公共服务设施等进行了无障碍设计。深圳机场和罗湖海关联检大楼修建了坡道或残疾人专用电梯;国贸大厦、人才大厦等建有方便残疾人使用的电梯;顺电商场、女人世界、沃尔玛商店门口的坡道都很方便;荔枝公园、莲花山公园等,轮椅可以随意出入上下;全市各主要旅游点除了设计上保证残疾人能看到主要景点外,还备有轮椅等设备;园岭、滨河等老住宅区经过改造后与莲花北、梅林一村等新建住宅区一样拥有了无障碍设施。
全市城市道路中盲道所占比例不断提高,并建设有一定数量的人行坡道、无障碍人行天桥等设施。全市已有11条城市道路建有盲道(双向),总长达60多公里,占全市道路总长的16.2%;市区主要道路95%以上设置了进入人行道坡道口,80%以上的人行天桥都附有坡道;深南大道、火车站至国贸中心一带的主要路口安装了盲人过马路的辨音器;东门商业步行街经改造后也设置了无障碍设施。
深圳特色——
起步较早
深圳是中国***早开展无障碍建设的城市之一。早在80年代初期,在中国残联主席邓朴方先生的倡导下,深圳就拉开了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序幕。1985年7月,深圳市政府又发文要求在全市公共场所设置无障碍设施,从那时起深圳的城市建设就逐步向无障碍化迈进。深圳市政府高度重视无障碍环境建设,把无障碍建设提到保障弱势群体利益、维护社会公正和公平的高度,提到社会文明进步的高度,强调通过无障碍环境来体现市民素质、城市形象和现代化水平。
规划严格
深圳把无障碍环境建设纳入学府决策和城市规划,制定了一系列配套建设和管理规定。1985年和1987年,市政府先后两次下达关于设置残疾人设施的强制性文件;1989年国家颁布《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后,深圳市残联与深圳市建设局、规划国土局、城管办、公安交管局、民政局等政府多个部门联合发文,明确要求把无障碍建设与深圳的城市规划和市政改造紧密结合起来,新建、改建、扩建的城市主要道路、大型或重要公共建筑,都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规范来设计施工;凡不符合设计规范要求的工程项目一律不予审批、验收。2000年深圳市规划国土局又下发了《关于在城市设计及建筑设计中进一步加强无障碍设计的通知》,要求严格实施无障碍环境建设。另外,深圳市政府把无障碍建设工作纳入到从计划到管理维护的各个环节,把检查、监督关卡设在要害部门,通过各个设计院和建设单位把好设计、施工、验收三大关,从而保证此项工作顺利开展。重点突出
深圳市政府尤其注意抓住大型项目,专门发文对其无障碍设施提出要求。1987年2月,市政府对当时在建的国际商场、环球商场、金融中心、深圳歌剧院等重点项目、大型项目发出《关于设置残疾人设施的通知》,提出具体的无障碍设施建设的要求。1999年全国助残日的主题之一是无障碍建设。此时正值深圳一批重大工程上马,市政府有关部门及时跟进落实,使这批工程全部配套建设了无障碍设施。由于突出了重点,带动了全面,推动了无障碍环境建设在全市的落实。水平较高
一是设计标准高。例如,市民中心及广场,由美国李名仪-廷丘勒建筑师事务所设计,把先进的建筑科技运用于交通无障碍中;文化中心由日本矾崎新事务所设计,无障碍环境综合构思十分严密;青少年宫由深圳宗灏建筑事务所设计,该设计所多次派人征求深圳市残联的意见,通盘考虑设无障碍通道。
二是建造质量高。例如,深南路和华强北步行街改造时铺设的盲道,用的是雕有图案的花岗石;深圳市 电信局门口的坡道,用水磨大理石铺成。罗湖区和福田区繁华路口加设的盲人过马路辨音器,由深圳市公安交管局的研究所 自行研发制造,每个造价达5000元人民 币。梅林一村、彩田村等住宅小区的道路全部实行闭路电视管理。
三是资金投入大。例如,深圳市口岸办在皇岗口岸建造的两座厕所,全部配套安装残疾人无障碍设施,残疾人有专用卫生间,总造价达250万;深圳市地铁筹建办为了加设残疾人无障碍设施,在原来设计的基础上,追加一个亿的投资专门用于建设无障碍设施。
未来展望——
2005年残疾人在深圳畅通无阻
随着深圳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高速发展,新建道路不断延伸,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深圳的无障碍建设仍需努力跟上城市发展的步伐。在深圳市第10个5年计划中,深圳要在2005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把建设花园式、园林式的现代化国际性城市作为二次创业的目标,要求城市规划50年不落后。这既为市民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也为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契机。
深圳建设无障碍环境的长期目标,是把无障碍问题与深圳建设现代化国际性城市进程中各个层次的规划和决策结合起来;短期目标,是在深圳旧城区改造和中心区建设中寻找适当的切入点,以点带线,以线带面,使无障碍建设得到逐一突破和逐渐普及。今后几年,深圳的无障碍建设主要致力于提高整体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水平。到2005年,深圳要基本实现无障碍化。具体目标是:
公共设施无障碍 所有大中小学要为随班就读的残疾人提供必须的补偿条件;所有服务窗口要为残疾人提供专项服务的窗口;所有各类场馆、公园、旅游景点、娱乐场所、政府职能部门要为残疾人提供便利的无障碍服务。
交通无障碍 要求到2005年各项道路设施、机场设施、地铁设施、车站站台基本实现无障碍化,市内公共交通有相当数量的线路设有无障碍设施的公共大巴。
残疾人居住环境无障碍 包括残疾人居家环境的改造和社会内的无障碍环境建设,使残疾人可以独自在家中自理生活。可以在社会内方便生活。
信息无障碍 包括由政府和社会提供的必要的个人补偿条件,确保残疾人接受教育,完成学业,使用网络工具提高信息采集和使用的能力。
发展辅助器具 加大辅助器具的引进、研制、开发和推广使用,实现残疾人自身行为的无障碍,不断改善残疾人的补偿条件,提高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水平。
(本文参考了深圳残疾人网站上的有关资料和深圳市规划与国土资源局的有关资料,并经深圳市残联审定。谨此向上述三家单位致谢!)
相关链接——
深圳市残疾人有关数字
深圳市残疾人3万6千多人,占总人口的比例是2.58%。加上暂住人口残疾人数远远超过此数目前, 全国有6000多万残疾人, 涉及近1/5的家庭)。
在深圳3万多残疾人中男性占48%,女性占52%;17岁以下占45.3%,18岁至59岁占41.7%,60岁以上占13%。中青年占***比例。
从残疾人类别情况看,视力残疾人占6%,听力语言残疾占27%,肢体残疾49%,智力残疾占9.7%,精神残疾占6.7%, 综合残疾占1.6%。其中肢体残疾***多,听力残疾次之。近年来,婴幼儿先天和早期致聋的比例大幅度增加,应予以特别关注。
从残疾人劳动能力状况看,有劳动能力的有16000人,占64%;但尚未就业的有7000余人。可见残疾人就业的问题还需社会各界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