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招聘

首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2023年度招收博士后人员公告

  首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始建于1991年4月,由首都医科大学和中国康复研究中心联合创建而成。

  康复医学院的办学宗旨是充分发挥我院在全国康复医学教育事业中的龙头和辐射作用,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康复医学教育模式。为了吸收国内外博士来中心从事高水平的科研工作,加强学术交流,促进学科发展,建立首都医科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康复医学院分站。学院十分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曾先后与日本、加拿大、挪威、爱尔兰、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合作关系。特别通过中日JICA教育合作项目,在国内首次实现了PT专业方向和OT专业方向独立分科的教育模式,率先达到了国际康复教育标准,并通过了世界作业治疗师协会(WFOT)的认证,为我国加入WFOT奠定了基础。学院具有较强的康复学科教育和科研实力,共获得国家、省部级和市级科研课题90余项,获得经费资助4000多万元;其中,省部级奖24项。先后承担了国家“九五”攻关课题“急性脑卒中早期康复的研究”和国家“十五”攻关课题“急性脑血管病三级康复方案的研究”和“十一五”课题“脑血管病康复规范流程的制定及康复技术研究推广”等。

  一、招收条件

  1.具有博士学位、品学兼优、身体健康,年龄原则上不超过35周岁;

  2.达到所属学科的博士后入站标准。

  二、招收专业

  具有康复医学与理疗学、外科学、骨科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

  三、相关待遇

  1.按中级职称岗位兑现工资待遇;

  2.提供一居室或二居室周转宿舍。

  四、报名方式

  申报者首先与意向导师沟通,导师同意后,康复医学院进行资格审核、进站考核,考核通过者上报首都医科学校审批。

  五、联系方式

  联系人:黄老师

  联系电话:010-87020556

  邮箱:crrcjob@163.com

廖利民教授

图片2.jpg

  廖利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后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卫计委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现任中国康复科学所所长、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党委副书记兼副主任、泌尿外科及神经泌尿科主任。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常委兼尿控学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神经调控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盆底功能障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泌尿外科专业委员副主任委员兼尿控学组组长;国际神经泌尿学会(INUS)理事、泛太平洋尿控协会(PPCS)理事、第42届国际尿控协会(ICS)年会大会主席、ICS理事,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ICI)及前列腺增生咨询委员会(IC-BPH)委员;ICS官方英文杂志《神经泌尿学与尿动力学(NAU)》副主编、PPCS官方英文杂志《下尿路症状(LUTS)》编委,《中华外科杂志》、《中华泌尿外科杂志》、《微创泌尿外科杂志》等8家中文杂志编委;承担或参与“国家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公益行业科研基金”等国家级科研课题9项。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收录英文论文80余篇。主编中英文书籍3部。

  研究方向:泌尿外科学(尿控方向)

  招收人数:2人

  招收条件:具有外科学相关专业背景。

李建军教授

图片3.jpg

  李建军,教授,主任医师,博士后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原任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博爱医院院长,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党委副书记、中国康复科学所所长、首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院长、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神经损伤修复所所长、神经损伤与康复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现任中国康复医学会副会长、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主编等职务。李建军教授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省部级和局级科研课题30余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0项,发表核心期刊学术论文310篇,其中SCI论文49篇,主编、参编专著21部,担任总主编组织编写中西部康复人才培养远程教育教材一套4本、康复治疗学本科专业系列教材38本;培养硕士研究生39名、博士研究生33名,博士后4名;作为大会主席,成功组织举办了第42届国际脊髓学会学术年会(42th ISCoS Annual Scientific Meeting)、共9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共9届脊髓损伤学术年会,为国内外同行搭建了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2011年被国际著名的“脊髓损伤瑞克汉森基金会”授予“瑞克-汉森非凡成就奖”(Rick Hansen Difference Maker Award);2020年荣获国际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会(ISPRM)“HAIM RING AWARD”。;担任2012年伦敦残奥会、2016年里约残奥会中国代表团首席医疗官;担任2019阿布扎比特奥会中国特奥会代表团首席医疗官。

  研究方向:骨科、脊柱脊髓治疗与康复

  招收人数:2人

  招收条件:具有骨科、运动医学、康复医学与理疗学相关专业背景。

张皓教授

图片4.jpg

  张皓,女,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后导师,国家实验室任务科学家,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现任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国康复医学会颅脑创伤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重症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神经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康复医学会康复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康复医学委员会主任委员等学术职务。长期从事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评定与治疗工作,对脑卒中、脑外伤等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有着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先后成立了颅脑创伤、意识障碍、神经重症及认知障碍等专业的康复团队。

  近年来主持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首都科研发展专项基金项目、北京市科委“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课题项目、科技部国家重点专项课题子课题项目、国自然地方合作重点基金项目合作项目、财政部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课题等科研课题项目多项,以责任作者发表SCI论文及国内核心期刊论文100余篇。主编《神经康复学(第二版)》等多部专著并参编多部国家级康复医学教材,牵头编写了《中国脑外伤康复专家共识》《慢性意识障碍康复中国专家共识》等。2018年获得“人民好医生”荣誉称号,2021年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北京医学科技奖。

  研究方向:神经康复、孤独症康复、神经调控、脑机接口

  招收人数:1人

  招收条件:具有神经病学、康复医学与理疗学、生物医学工程及相关专业背景。

杨明亮教授

图片5.jpg

  杨明亮,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康复研究中心脊柱脊髓神经功能重建外科副主任,兼任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神经损伤与修复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肺康复专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脊髓损伤康复专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分会脊髓损伤康复专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运动康复专业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修复学专业委员。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科技项目,首都卫生发展专项基金,北京冬奥重点项目(子课题),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子课题)等项目。研究方向为脊髓损伤后神经康复治疗新技术;脊髓损伤后呼吸功能重建新技术。在国、内外发表论文30余篇。获2017年中国康复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7年北京医学科技奖二等奖,2018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研究方向:脊髓损伤呼吸功能重建新技术(神经电调控方向)

  招收人数:1人

  招收条件: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电子技术优先)。

王方永教授

图片6.jpg

  导师简介:

  王方永,教授,主任医师,博士后导师,科室副主任、国家公派留学归国人员、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后研究学者、美国DISC脊柱微创中心访问学者、德国柏林UKB医院访问学者。入选国家留学基金委国家公派留学资助计划。入选首都卫生健康“未来之星”培育计划重点培育对象。专业方向:脊柱脊髓外科20年临床实践经验。擅长骨科脊柱疾病精准微创治疗与康复、包括各种退变性、创伤性、先天性脊柱疑难疾病,根据疾病不同阶段采取个体化、阶梯化和精准化微创治疗与康复。诊疗范围包括:骨脊柱科疾病、脊柱神经学、脊柱微创、脊柱脊髓损伤、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症、颈椎病、胸椎管狭窄症、颈/胸/腰椎骨折、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脊柱侧弯、脊柱畸形、脊柱裂与脊髓拴系、脑瘫外科矫形与SPR手术、神经损伤后功能重建等。参编专著:《脊柱脊髓损伤现代康复与治疗》人民卫生出版社;《脊柱康复医学-高级理论与实践》人民军医出版社;《临床骨科康复学-基于循证医学方法》人民军医出版社;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医学研究生规划教材《骨科学》等学术专著。临床科研:专业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篇,其中骨科和康复专业国际专业期刊英文SCI论文10篇。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级科研课题10项。中国康复医学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北京医学会创新转化大赛优胜奖。国家发明专利。学术任职:中国康复医学会智能康复专委会常委、中华中医药学会脊柱微创专委会常委、国际神经修复杂志编委、北京骨科专业委员会微创学组委员、首都卫生科研专项评审专家、北京市丰台区科普专家等重要学术和社会任职20个。

  研究方向:骨科、脊柱外科、脊柱微创、骨科康复、脊柱康复、脊髓损伤康复

  招收人数:1-2人

  招收条件:具有外科学、骨科学、神经外科学、运动医学、康复医学等相关专业背景。